人民日报丨全链条加持让成果转化更顺畅

《人民日报》于近日刊登题为《全链条加持让成果转化更顺畅》的实践经验文章,其中特别提到合肥市以场景为“纽带”,聚力破解科大硅谷片区企业国镜仪器成果转化难题的生动案例。

为打通转化过程中存在的卡点堵点,多地通过建设承载园区、概念验证平台、推广应用场景创新等有力举措,不仅将转化项目“扶上马”,还想方设法“送一程”,科技成果转化越来越顺畅。

  • 加速源头转化技术“熟化”,搭建从“书架”到“货架”的桥梁

    从成果研发到市场应用,横亘着可行性验证、工程放大、示范推广等诸多关卡。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资源、政策和服务支持,全国多个地区搭建起“书架”走向“货架”的桥梁。

    在上海“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科研与创业实现无缝衔接,一批科创企业在这里完成“从0到10再到100”的拔节成长。

    一分钟做出漂亮的咖啡拉花,写起毛笔字有模有样……走进节卡机器人公司,协作机器人正忙个不停。企业自研的新一代协作机器人,已广泛服务于汽车、电子、半导体、新能源等行业的全球知名品牌的生产线。

    这家高新技术企业能够脱颖而出,离不开“大零号湾”的加持。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大零号湾”,他们能够与高校科研团队真正做到高效对接:上海交通大学的教授下课后,骑个车就能到达“大零号湾”的企业,做完科研项目,晚上还能回学校食堂吃上一口热饭,实现了“校内搞科研、校外搞科创”。

    不仅如此,节卡机器人公司还在政策、空间、产业、基金等方面获得了“大零号湾”的有效支持。

    据上海市科委科技成果转化与孵化器建设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不论是初创期、成长期还是壮大期的企业,在“大零号湾”都能找到所需的技术、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截至目前,“大零号湾”累计汇聚1.3万余家企业,硬科技企业近4300余家,形成了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近年来,多地推动承载园区、概念验证中心、共性技术平台等扎实落地,加速源头转化技术“熟化”,实现精准转化孵化,弥补高校院所等科研机构研发成果与市场化、产业化、成果化之间的空白。

    托举“最初一公里”。北京市2022年以来布局建设26家概念验证平台,验证项目900余个,推动300余项科技成果落地北京。北京科技大学设置概念验证支持项目,已拥有189个概念验证企业合作伙伴和包含110项的概念验证项目库,其中首批30项概念验证项目已立项实施;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打造了快研发、快生产、快验证的短流程成果转化模式,5年间投资74个硬科技项目,累计推动300余项科技成果落地北京。

    畅通“最后一公里”。湖北省深入实施科技孵化服务“沃壤行动”,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全链条孵化体系,高效配置和集成各类创新要素,2025年,培育建设28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9家省级众创空间,全省孵化机构在孵企业超2.5万家。

  • 场景“牵线搭桥”,供需精准对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以应用场景驱动新技术推广应用,可有效破解科技成果转化试验场、首用地缺乏的难题,为新技术、新成果、新设备提供市场化应用的“先行试水”。

    合肥国镜仪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镜仪器”)就是这项举措的受益者。

    扫描电子显微镜是纳米尺度下微观检测的核心高端仪器,广泛应用于高校科研、工业检测等领域,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的标配。

    去年10月,国镜仪器发布了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台冷场台式电镜。在该产品研制过程中,合肥市政府、科大硅谷公司、场景公司等多方力量,为国镜仪器新技术提供了“看得见用得上”的真实验证环境,很快验证了技术产业化应用的可行性,增强了用户采购该技术的信心。

    场景“牵线搭桥”,供需精准对接,同样的故事在湖北上演。

    十沣科技公司在工业仿真软件技术领域积累深厚,但由于缺少应用场景,影响软件的更新迭代速度。在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帮扶对接下,湖北的航空航天、船舶等领域的企业向该公司开放应用场景。仅用了6个月,公司就和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成立了智能工业软件研究所,相关工业软件快速在湖北落地应用。不到两年时间,公司的工业仿真软件在结构、流体、电磁等多个领域实现国产替代,助推制造业数智化转型。

    从中央到地方,近年来纷纷推出场景驱动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措施——

    去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提出“制定场景创新计划并面向科技创新企业开放,举办场景驱动的全球技术转化大赛”;广东珠海发布《珠海市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地若干措施》,将应用场景创新写入促进成果转化政策……

    多地主动设计、开放一批创新场景——

    北京市以场景创新促进科技创新为主线,去年累计发布应用场景619项;上海市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兴产业,系统化推进场景创新工作,发布多个应用示范场景名单、开展供需对接工作部署……

    受访专家表示,应用场景驱动科技成果转化,有利于对接市场期望与企业科技成果产品供给,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 摸清家底、把脉价值、盘活家产,为专利转化运用扫清障碍

    “先使用后付费”,打破了僵局。

    王诗文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毕业生,在校期间曾与导师共同申请多项专利。毕业后,他依托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创立了北京浮力科技有限公司,主攻水下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专利转让时,却遇到了麻烦事:公司资金不足,无法一次性支付较高额度的专利转让费或使用费。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有关负责人很为难:如果学校要求王诗文一次性支付专利转让费或使用费,对初创企业的资金压力过大;但如果以很低的价格将专利转让或者许可,对于学校来说又有决策风险和潜在收益损失。

图为科研人员正在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中试平台——细胞与基因治疗创新中心开展技术验证。

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供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知识产权局

鉴于这种情况,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过与王诗文及其导师协商,采用了“零门槛+里程碑支付+收入提成”的方式实施转化。许可费按每台套专利产品提成一定金额计算,费用按年度分3次阶段性支付。这样既降低了学生创业门槛、推动了成果转化,又保证了学校的未来收益。

目前,北京市通过“先使用后付费”政策已累计推动高校院所400余项专利许可给70多家中小微企业使用。

为有效破解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转化难、中小企业技术获取难问题,一些地方探索实施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一对多”的专利开放许可等措施。

在湖北,政府部门实行优化产业专利导航和专利信息共享机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将科技成果中所涉及的知识产权,以开放许可方式在信息平台发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在上海,全市大力推进存量专利盘点工作,并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构建多层次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通过深入开展“存量专利”盘点盘活,该市4.3万余件专利进入国家可转化专利资源库,累计转化7600余件。据统计,2024年上海的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类技术合同成交6773件,较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发布前增长21%。

摸清家底、把脉价值、盘活家产,更多专利成果正在更好更快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L’article publié par le Quotidien du Peuple met en lumière les efforts déployés par plusieurs régions chinoises pour fluidifier la transformation des résultats scientifiques en applications concrètes. Le cas de Hefei et de l’entreprise Guojing Instruments, soutenue par la Vallée technologique USTC, illustre l’efficacité d’un soutien basé sur des scénarios réels d’application.

Les points clés de l’article :

  1. Un soutien complet à la transformation des résultats : Mise en place de parcs industriels, plateformes de validation de concepts et plateformes techniques communes pour faciliter la maturation technologique.
  2. Scénarios d’application concrets : Les gouvernements locaux favorisent la rencontre entre l’offre technologique et les besoins industriels, accélérant ainsi la commercialisation.
  3. Réforme des mécanismes de transfert de propriété intellectuelle : Mesures comme le « payer après utilisation » et les licences ouvertes pour aider les PME à accéder aux technologies.
  4. Politiques proactives : Plusieurs municipalités (Pékin, Shanghai, Zhuhai, etc.) ont lancé des politiques de soutien à l’innovation par les scénarios.

L’article souligne que l’efficacité de la transformation des résultats scientifiques repose sur l’intégration complète de l’innovation, du marché et des mécanismes institutionnels.

法中孵化器协会助力“DeepSeek 万人共创大会”,共探AI技术新实践

2025年3月13日,由中欧科学家论坛与xSpaces联合主办的“CIBA 春来花开:DeepSeek 万人共创大会”圆满落幕。作为联合支持主办方之一,法中孵化器协会(AIFC)深度参与了此次盛会,与全球科技精英、行业领袖共同探讨AI技术在国际文化传播中的多元实践与无限潜力。

法中孵化器协会主席孙学光在论坛中分享了中欧科技商业合作的实践经验。他指出,AI大数据库和智能体已成为中欧企业对接平台合作的重要应用领域。通过合规共享中欧数据资源和实际业务需求,通过智能匹配和寻找,中欧双方在智能采购、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医疗健康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中欧企业实际的需求和采购需求得到高效对接,AI技术在智能制造中优化生产流程,在医疗健康领域提升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这种合作不仅推动了技术创新,更为中欧企业创造了新的商业机会,助力双方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共同发展。

本次大会以“共创”为核心,结合DeepSeek技术优势、共创经济及产学研融合趋势,打造了一场开放型行业盛会。大会亮点纷呈,线上线下联动覆盖多群体,内容创新包括大咖演讲、跨界论坛、共创案例集发布等环节,还特别设置了开发者挑战赛、生态签约仪式和未来实验室等特色活动,旨在推动技术赋能与生态协同,为行业提供实践标杆。

AI技术重塑国际文化传播格局

在科技浪潮的推动下,AI技术正深刻改变各行各业,国际文化传播领域也不例外。围绕“探索AI在国际文化传播中的无限可能”这一主题,大会特别举办了一场圆桌论坛,众多行业专家齐聚一堂,深入探讨DeepSeek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与影响。

AI赋能教育:打破文化学习壁垒

在教育领域,AI技术正成为打破文化学习壁垒的重要工具。澳大利亚xSpaces联合创始人兼COO严晔提到,DeepSeek技术通过提供个性化沉浸式学习体验,有效促进了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播。在语言学习等方面,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帮助学生跨越地域和文化限制,培养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包容。

新加坡亚太未来商学院院长焦安之也分享了新加坡的实践经验。作为多元种族国家,新加坡利用DeepSeek技术实现智能化语言处理和个性化学习推荐,帮助学生精准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思维模式。通过AI驱动的互动学习平台,学生得以模拟跨文化交流场景,提升沟通技巧,培养全球化视野。

文旅行业:创新驱动文化广泛传播

在文旅行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中欧科学家论坛组委会理事、德中旅游文化交流协会会长蔺松强调,AI与大数据技术能够优化人流管理、智能推荐个性化行程,提升运营效率。同时,AR/VR、元宇宙与虚拟IP技术为文化传播注入新活力,AI翻译则有效降低了语言障碍。

DeepSeek技术在文旅项目中的应用,不仅实现了国际文化的广泛传播,还吸引了全球游客的关注。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该技术还能推动国际文化传播与本土文化传承的协同发展,构建更高效、多元、个性化的旅游生态。

凝聚共识,推动行业持续进步

此次圆桌论坛不仅是知识的汇聚,更是思想的碰撞。各位专家的精彩分享为探索AI与国际文化传播的融合指明了方向。在教育场景中,DeepSeek技术提升了学习体验,保障了教育公平;在商业合作中,技术带来了机遇,也伴随着挑战;在文旅行业,创新实现了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平衡。

法中孵化器协会期待与各方继续携手,充分发挥AI技术尤其是DeepSeek在国际文化传播中的更大作用,推动行业持续进步,开创国际文化传播的崭新局面,让文化在科技助力下跨越国界,实现更广泛、更深入的交流与融合。

期待未来继续并肩,创造更多辉煌,共同推动AI+领域的发展迈向新高度。

Le 13 mars 2025, la conférence « DeepSeek – Création collaborative de 10 000 personnes », coorganisée par le Forum des scientifiques sino-européens et xSpaces, s’est conclue avec succès. L’Association d’Incubateur Franco-Chinois (AIFC) a activement contribué à cet événement, explorant les usages actuels et futurs de l’IA, notamment dans la diffusion culturelle internationale.

Points clés du résumé :

  1. Expérience sino-européenne de coopération :
    Le président de l’AIFC, M. Sun Xueguang, a partagé les réussites dans l’application des bases de données IA et des agents intelligents dans les domaines comme la fabrication, la santé et les villes intelligentes.
  2. Événement axé sur la co-création :
    La conférence a mis en avant l’écosystème DeepSeek à travers des conférences, défis pour développeurs, laboratoires d’innovation et accords de partenariat.
  3. IA et transmission culturelle mondiale :
    Des intervenants venus d’Australie et de Singapour ont présenté des cas d’usage où l’IA facilite l’apprentissage interculturel et les échanges linguistiques grâce à des plateformes immersives et interactives.
  4. Transformation du secteur tourisme-culture :
    L’intégration de l’IA avec la réalité augmentée et les métavers enrichit l’expérience touristique tout en favorisant la durabilité et la transmission des cultures locales.
  5. Vers une synergie durable :
    L’AIFC souhaite renforcer les synergies dans le domaine « IA + culture », pour faire de la technologie un vecteur d’un dialogue culturel plus profond et universel.

沈抚示范区科技招商部与法中孵化器联盟协会合作交流会议

2025年3月11日,中欧产业科创(江阴)合作中心迎来了沈抚示范区科技招商部部长朱红宇,沈抚示范区科技招商部主管邵晖,法中孵化器联盟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东北分会会长石槙琦来到了中欧产业科创(江阴)合作中心,AIFC中国区主席窦豆,AIFC常务理事,中欧产业科创(江阴)合作中心总经理惠奇进行接待。

会议开始时,先是窦豆主席介绍法中孵化器联盟协会以及协会的主要板块业务和相关成果,安徽科大硅谷的法国运营中心2023年9月在巴黎揭牌并由协会来负责运营,通过一年多的工作,为科大硅谷很积极的完成了KPI的工作,第一年KPI考核超过了80分。窦豆主席还介绍了接下来一年协会的主要项目,有11月份的法国高级别政商代表团来中国考察交流合作,以及6月份的法国亚眠的国际展会,明年2月份的法国巴黎农业展。沈抚招商部朱红宇部长对于法国政商代表团以及明年2月份的法国农业展非常感兴趣,并且我们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组织对接。后续我们协会和沈抚示范区将要合作的“交流中心”会持续跟进相关工作的推进和落实。

接着惠奇总介绍了中欧产业科创江阴(合作)中心,介绍自去年2024年8月份合作中心成立以来,不到一年间合作中心的工作介绍,以及为江阴具体工作推进及落成。重点谈到了我们的AIFC企业全球发展研究院,正在准备的和中科院合作的出海研究院的项目方案及重点内容,以及自主可控国产化通航动力产研一体化(发动机)项目,沈抚招商部朱红宇部长对于这个发动机项目很感兴趣,后续我们协会和沈抚示范区将要合作的“交流中心”会持续跟进相关工作,联系安排接下来的考察和对接。

朱红宇部长介绍沈抚示范区,让我们大家对于辽宁现在的营商环境以及沈抚新区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认识,并且协会大家对于未来和沈抚新区合作推进中法,中欧在沈抚新区的合作有更大的信心。朱红宇部长提出希望将来欧洲的CE认证有部分领域的认证可以放在沈抚示范区,协会也表示会做相关工作跟进和积极协调欧洲认证机构。以及中医药出口,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协会也会协调法国合作资源积极推进发展。

双方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未来,沈抚示范区科技招商部与法中孵化器联盟协会将建立常态化的沟通机制,定期开展互访交流活动,共同策划和组织各类科技合作项目和活动。在产业导入孵化方面,双方将合作引进一批欧洲优质科技项目,在沈抚示范区落地生根,并提供全方位的孵化服务,助力企业快速成长;在国际贸易合作方面,将搭建中法贸易交流平台,促进双方企业在产品进出口、技术贸易等方面的合作,拓展国际市场;在海外人才引进方面,将共同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吸引欧洲高端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到沈抚示范区创新创业,为示范区的科技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此次合作交流会议的成功举办,为沈抚示范区与法中孵化器联盟协会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双方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协同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必将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目标,为推动中法科技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Le 11 mars 2025, une réunion de coopération s’est tenue au Centre sino-européen d’innovation industrielle (Jiangyin), réunissant l’Association d’Incubateur Franco-Chinois (AIFC) et le Bureau de l’Attraction des investissements technologiques de la zone pilote de Shenfu (Liaoning). M. Zhu Hongyu (directeur) et Mme Shao Hui (responsable) ont échangé avec M. Dou Dou (président AIFC Chine), Mme Shi Jianqi (présidente AIFC Nord-Est) et M. Hui Qi (DG du centre Jiangyin).

Points forts de la réunion :

  1. Présentation de l’AIFC et résultats clés :
    Le centre AIFC à Paris, opérant pour la Silicon Valley de l’USTC, a obtenu un KPI > 80 dès la première année. L’agenda 2025 comprend la venue d’une délégation politique et économique française en Chine (novembre) et la participation au Salon de l’Agriculture à Paris (février).
  2. Projets d’intérêt commun :
    Shenfu s’intéresse notamment au projet chinois de motorisation pour l’aviation légère. Un centre d’échange sino-français sera mis en place pour faciliter l’implantation.
  3. Pistes d’innovation réglementaire :
    Discussions autour de la délocalisation partielle des certifications CE en Chine, de l’exportation de la médecine traditionnelle chinoise et du transfert de technologies.
  4. Coopération future structurée :
    • Mécanisme de communication régulier entre les deux entités ;
    • Accueil de projets technologiques européens à Shenfu ;
    • Plateforme sino-française de commerce et d’échange technique ;
    • Programme de recrutement de talents européens en R&D et innovation.

Cette réunion marque le début d’une collaboration stratégique en matière d’innovation technologique et de développement industriel entre la Chine (Shenfu) et la France, avec l’AIFC comme passerelle active entre les deux écosystèmes.